樊振东现身东京观赛,在社交网络上让棒球成了热搜词。
最近几年,棒球在中国“破圈”的频率越来越高。
大约两周前,当乒乓奥运冠军樊振东以“MLB中国区冠军荣耀大使”的身份出现在2025美国职棒大联盟(MLB)东京系列赛现场时,中国的社交网络热搜榜被棒球和樊振东的各种词条占领,最终这次跨界牵手收获1.6亿话题讨论度。
“MLB在亚洲所投入的精力肯定是北美以外的重中之重,而且全球都没有第二个市场像中国这样。”当MLB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祁冬和澎湃新闻记者谈起棒球在中国的发展时,他正身处上海的MLB中国2025赛季开幕嘉年华活动上,彼时,采访间外不远处,近百名球迷正聚集在餐厅里观看芝加哥小熊与亚利桑那响尾蛇的揭幕战。
相比于篮球和足球,这场观赛派对规模并不大,这其实是棒球在中国发展的一个现实情况——进入中国百年时间,棒球依然是一项小众运动。
但当澎湃新闻记者抛出“为什么MLB愿意在中国深耕棒球17年”的问题时,祁冬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虽然中国的大众棒球还在推广和普及阶段,但市场潜力巨大,我们愿意去深耕等到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MLB今年将携手卡淘和洛克公园一同为球迷提供沉浸式线下观赛体验,举办线下观赛活动,孵化更丰富的棒球社群。
5年近千万粉丝增量,MLB还想打造“上海第二主场”
刚刚过去的2024年,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职业体育联盟,MLB收获了一个相当成功的赛季。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2024赛季,MLB的比赛时长为2小时36分钟,达到了近40年来的最佳水平,盗垒次数更是达到3617次,创下109年来的新高;MLB的国际收视率增长了18%。MLB还荣获《体育商业杂志》和CLIOS颁发的“年度最佳联盟”奖……再加上来自亚洲的超级球星大谷翔平打出前无古人的“50支本垒打+50次偷垒”历史级表现,棒球在全球迎来了影响力和话题度的高峰。
尽管在中国体育圈掀起的波澜没有那么大,但MLB去年在中国同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4年MLB世界大赛在中国的流媒体每场平均收视人数达到205万,收视率较上一年提升7%;MLB全平台的粉丝数量则是达到了1120万。
“5年前,我们的粉丝数量其实只有四五十万,这个成长结果是在近5年来达成的。”祁冬坦言,对于这样的成长速度,他其实并不惊讶,“这个成绩确实很好,但我预期其实会更高,毕竟我们跟篮球和足球这样的大众项目相比,粉丝数量还有很大的差距。”
祁冬在观赛派对现场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坦言MLB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5年增长近千万粉丝,对于一个运动项目的推广而言,是积极的信号。而MLB在“破圈”方面的各种尝试和努力就是背后的动力——从邀请演员杨紫成为“MLB中国棒球文化推广大使”,到牵手樊振东,再到众多跨界达人加入MLB解说员计划,还有官方授权手游《棒球大师》的上线面市……MLB打开了各种渠道,将棒球信息传递给不同领域的潜在受众群体。
“现在要做的是进一步转化这个数字。”祁冬所说的“转化”其实就是让原本跟随杨紫、樊振东或者其他跨界达人而关注MLB的“跨界粉丝”变成活跃的棒球迷,“这需要通过持续的社交活动,通过不断产出有趣的棒球内容,让那些喜欢时尚、喜欢美食以及关注公益的粉丝找到各自与棒球运动的链接,并且逐渐提升黏性。”
这也是为什么MLB今年在上海准备着力打造“第二主场”的概念,他们携手卡淘和洛克公园一同为球迷提供沉浸式线下观赛体验,举办线下观赛活动,孵化更丰富的棒球社群。
“棒球需要这样的社群氛围。”祁冬描绘了未来的一些场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喝饮料,吃汉堡,看比赛。这个过程中,更多原本不是棒球球迷的朋友会加入。这样从看棒球转入棒球消费,对整个棒球产业也是有贡献的。”
软式棒垒球在中国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软式棒垒球进校园,这是发展的“最好时期”
MLB与中国的缘分,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当时,为了测试北京奥运会棒球场地,洛杉矶道奇队和圣迭戈教士队在北京进行了两场MLB中国赛,这也是迄今为止,MLB唯一一次举办中国赛。
从MLB中国赛举办至今的17年,这个北美职业体育联盟在中国并不只是单纯推广球员和比赛,而是一直在推动赛事发展以及普及棒球文化。软式棒垒球(Tee-ball),就是一个关键词。
所谓的软式棒垒球,正是为推广棒垒球而设计的一项运动,它与棒垒球性质相似,但比赛规则简化、场地条件要求低、可参与人数多,而且球是软的,击球棒也是软的,非常适合在校园内开展。
祁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从4年多前开始,MLB就给学校的体育老师进行免费培训,并且还会捐赠软式棒垒球的器械,“棒球进校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们相信棒球作为一项团队运动,对于青少年的各方面身体机能都是有帮助的,对于视力也有帮助,所以我们希望让更多小朋友感受到软式棒垒球的魅力。”
MLB对于中国青少年棒球的推动,得到了相当可观的效果。据统计,从2020年9月在上海首先推行公益课至今,MLB的软式棒垒球项目已经覆盖22个城市的500多所学校,受益师生60余万人。
而就在去年5月,软式棒垒球被正式纳入《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测评规范》,这也为棒球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推广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用祁冬的话说,“这是发展的最好时期”。
中国棒球队历史首次在亚运会上战胜日本队。
等待“棒球界的姚明”?先做好“第一阶段”
“我相信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当软式棒垒球进校园,就会有越来越多人了解到棒球,然后喜欢上棒球,这个基础会越来越大,然后中国也会有更加广阔的选材空间。”
祁冬在这几年见证了中国青少年棒球赛事的稳步发展——2019年5月20日,MLB中国团队做过一项调研,据网上可查询到的信息显示,彼时包括MLB CUP在内,全国的青少年赛事只有7个,报名参赛队伍124支左右;而5年之后,MLB重新进行了调研,赛事数量已经增长到31个,参赛队伍在930支左右。
基层棒球的氛围的愈发浓厚,也和高水平竞技层面的突破息息相关——2023年,中国棒球队在杭州亚运会上以1比0战胜日本队,取得亚运历史对日本队的首胜;一年后,在绍兴的同一片场地,中国队在U23男子棒球世界杯力克多个强队,获得第四名,创造中国棒球历史最好成绩;而在不久前的美国加州冬季棒球联盟赛中,中国队打出14胜4负,排名总榜第二位,刷新海外拉练的历史最好成绩。
一系列突破背后,也有MLB的身影。在这几支国家队中,不少球员就出自MLB在国内建立的棒球发展中心(DC)。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经有168名学生从DC毕业;有37名DC毕业生曾代表不同年龄级别的国家队参赛,其中7名毕业生代表中国出征2023世界棒球经典赛、5名DC学子代表中国队征战杭州亚运会;而在2024年WBSC U23中国队中,有5名选手是DC毕业生;此外,有8名DC毕业生签约MLB不同级别的球队。
此前,中国小将秦子墨与MLB圣迭戈教士队完成签约,也引发了中美两国棒球圈的不小讨论。
“其实像NBA在中国的发展也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公牛王朝和乔丹,让越来越多人了解美国篮球,然后第二阶段才是姚明进入NBA,热情达到高潮。”祁冬以NBA联盟在中国的成长路径类比,“MLB这个时机和NBA的第一阶段很像,大谷翔平打出了历史级表现,就像当年的乔丹一样吸引很多人关注棒球,然后当中国棒球在未来几年持续发展,就有可能等来‘棒球界的姚明’出现。”
当然,在发掘出“棒球界的姚明”前,中国棒球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继续推进棒球进校园以外,专业球场的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都需要同步进行。而MLB也愿意在其中出一份力。
“中国球员想要站上MLB的最高舞台,我们应该先把棒球从小众运动变成大众运动。”祁冬相信,棒球重回2028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也将成为一个契机,助力中国棒球稳步发展,“有更多人去喜欢棒球并且参与其中,我们才能发现好苗子,然后通过爆点才会有更多人喜欢上棒球。”
上一篇:股票停牌对基金的影响分析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