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继2022年、2023年净利润下滑之后,2024年,的净利润依然没有增长。根据最新财报数据,2024年张小泉净利润下滑0.3%。对于当下的张小泉而言,面临的不只是业绩增长难的问题。控股股东、实控人因债务问题被列为被执行人、限高,控股股东手中张小泉的股权进入司法拍卖程序,控制权面临的变更风险都让张小泉未来发展面临不稳定性。
净利下滑营销上涨
根据财报数据,2024年,张小泉实现营业收入约为9.08亿元,同比增长11.87%;净利润约为2504万元,同比下降0.3%。
净利下滑对于张小泉来说不算陌生。根据过往财报数据,自2021年上市以来,张小泉净利多次出现下滑。2022年,张小泉实现营业收入8.27亿元,同比增长8.75%;净利润为4149万元,同比下滑47.3%。2023年,张小泉实现营业收入8.11亿元,同比下滑1.82%;净利润2511.83万元,同比下滑39.48%。
就业绩发展等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尝试联系张小泉方面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相关回复。
盘古智库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从成本角度来看,张小泉可能在生产环节仍存在成本上升压力。比如推进“自动化+信息化”体系升级过程中,设备购置、营销推广、技术引进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
张小泉在财报中也未明确提到业绩下滑的原因,但有提到,公司部分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益。根据财报中披露的信息,“张小泉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项目”实施完成后,受到市场环境等客观因素和网络舆情等自身因素的影响,产能爬升和产品结构不及预期,故尚未达到预期效益。
在官方没有给出明确信息之际,是成本上升压缩了利润,还是部分项目没有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影响到张小泉整体利益,尚未可知。但从张小泉披露的财报数据可以看到,近年来张小泉销售费用处于持续上涨状态,而这也被业界认为会对其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财报数据,张小泉2024年的销售费用为1.69亿元,同比增长14.32%。其中,市场推广费约为7900万元,品牌宣传费约为727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张小泉一直都在不断加大营销费用的投入。2023年,张小泉销售费用为1.48亿元,同比增长1.06%。2022年,张小泉销售费用为1.46亿元,同比增长超20%;2021年张小泉的销售费用投入1.17亿元,同比增长41.08%。
控制权不稳定
对于当下的张小泉来说,面临的不仅是净利润持续下滑的问题。
根据公开资料,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小泉集团”)为张小泉的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春集团”)则为张小泉间接控股股东,张国标、张樟生、张新程为张小泉实际控制人。
4月18日晚,张小泉对外披露称:“截至本定期报告披露日,公司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7600万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8.72%,其所持公司股份的99.9%已质押,所持股份已全部被冻结、轮候冻结,且其所持部分公司股份已进入司法拍卖环节。同时,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已启动预重整。”
根据公开信息,在5月20日,张小泉集团所持有张小泉的2875.63万股股票将在京东司法拍卖平台上拍卖,起拍价为3.43亿元。同时,公司实际控制人张国标、张樟生和张新程因债务纠纷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张国标还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张国标和张樟生受到高消费限制。
实控人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控股股东手中股票被拍卖背后,是控股股东及实控人面临的债务无法偿还的问题。
根据公开信息,自2024年3月开始,张小泉控股股东、实控人接连被列为被执行人。如在2024年3月,由于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未能及时归还1.28亿元借款,张小泉集团、张国标、张樟生等多方被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随后在5月上旬,因张小泉间接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关联方未及时偿还一笔3亿元的借款,提供连带担保责任的上市公司实控人张国标、张樟生兄弟被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同时二人也被采取“限高”措施。而在5月下旬,实控人张国标因富春控股集团未及时偿付本息,被陕西建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申请执行,涉及金额2.45亿元。
对于控股股东、实控人债务危机的影响,张小泉方面在财报中提及:“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其他债权人存在多起债务纠纷,如果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能妥善解决相关债务纠纷、资信情况继续恶化或引发其他诉讼,将可能导致张小泉集团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进一步被强制执行,公司届时可能面临控制权不稳定或变更的风险。”
提升市场地位
在刀剪行业,一直有这么一句话——“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在刀剪行业,这家拥有400多年历史,且作为第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同时,在聚光灯照射下,张小泉的一举一动颇受关注。
当过去几年频繁因“断刀门”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波尚未完全平息之际,又将面临控制权不稳定的风险,这家百年品牌未来如何发展成为业内外关注的重点。
在江瀚看来,如果控股股东及实控人的债务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公司将面临控制权变更风险,而控制权的不确定性会打乱公司原有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新的控股股东可能有不同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向,这可能导致公司管理层变动、业务调整等,影响公司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控制权不确定还会影响公司与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的关系。合作伙伴在选择合作对象时,通常希望公司有稳定的经营环境和明确的决策主体。如果控制权存在变数,供应商可能会担心货款回收问题,客户可能会担心产品质量和服务保障问题,从而影响公司的供应链稳定和市场份额,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江瀚说道。
不过张小泉似乎并不担心未来的发展,虽然张小泉坦言控股股东债务问题可能会使其面临控制权变更的风险,但张小泉方面此前对媒体表示:“上市公司跟控股股东在业务、人员、财务方面都保持相互独立,我们上市公司一直都在正常经营。”
张小泉方面在财报中表示,2025年,公司依然会努力抓住政策风口下消费潜能逐步释放的机会,坚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坚定执行战略目标,持续通过消费洞察、口碑建设、产品技术创新、渠道夯实、管理效率提升等经营策略不断巩固与提升市场地位,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业绩发展。
在知名危机公关专家、福州公孙策公关合伙人詹军豪看来,张小泉作为百年老字号,产品创新升级是核心,应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增强品牌竞争力。此外,还应注重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消费者体验,以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张小泉的规划,2025年其在研发层面将继续围绕刀剪具、厨房五金及家居五金三大核心产品品类,强化研发投入,迭代核心技术专利池,持续加大自研自产体系的技术积淀与效率优势。
北京商报记者 张君花
下一篇:12项举措促家政服务消费升级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