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王姝
4月3日下午,浙商银行在杭州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回应经营战略、净息差走势、非息收入、资产质量等问题。
此前的3月29日,浙商银行发布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浙商银行总资产3.33万亿元,增长5.78%;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76.50亿元,较2023年增长6.19%;归母净利润151.86亿元,增长0.92%。据界面新闻梳理,此次业绩发布会要点如下:
资产配置策略由“高风险高收益”调整为“低风险均收益”
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表示,浙商银行坚持把资源用在刀刃上,不断夯实资产负债结构,结合内外部形势变化,在经营上及时做了三方面调整:
一是经营策略从“资产端发力”调整为“负债端发力”,持续压降存款付息率。
二是资产配置策略从“高风险高收益”调整为“低风险均收益”,积极布局项目贷款等收益适中、风险可控的长久期资产,进一步夯实资产底座。
三是从单纯追求“单项收益”调整为“追求场景化的综合收益”,不断提升客户粘性,并通过中收扩大工程、弱敏感资产夯基工程、负债结构优化工程、数字化营收提升工程等“四大工程”,全面拓宽收入来源,让资产负债营收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年报数据也体现了相关变化。数据显示,2024年浙商银行存款平均付息率为2.10%,较上年下降14个基点,连续四年下降。“在当前低利率、低息差、高风险的背景下,我们推动经营从资产驱动向负债驱动转变。负债管理对银行经营至关重要,直接影响营收稳定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陈海强表示。
4月2日,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决定,陈海强任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并提名陈海强任浙商银行行长。
资产配置方面,2024年末浙商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占资产总额的54.51%,较上年末上升1.29个百分点;金融投资占资产总额的31.74%,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
“高风险高收益”调整为“低风险均收益”的资产配置策略在金融投资上也有体现。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浙商银行“债权融资计划”相比上年大幅下降6000多亿元,“信托计划和资产管理计划”也有下降。这些项目一般是高风险高收益的非标资产,而在非标资产下降的同时,政府债券和同业存单余额上升,后者风险较低但收益稳健。
陈海强还介绍,基于负债结构的优化,浙商银行积极推动资产结构从高风险、高收益向低风险、均收益转变。一方面,做好存量房地产等业务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在相对较高收益资产中寻找低风险资产,加大向“五篇大文章”等小额分散资产的资源倾斜力度,合理把握收益风险的平衡。
今年净息差降幅将明显收窄
近年来,在息差承压背景下,增厚非息收入、改善营收结构成为银行业发力重点。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浙商银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224.93亿元,较上年增长39.05%,在营收中的占比提升至33.25%。其中,代理及委托业务增长22.5%,债券投资收益对盈利也形成积极贡献:2024年投资收益相较上年增长28%,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相比上年增长1096%。
“一家银行想‘杀出重围’,一定要靠竞争力吃饭,背后需要强大的投研能力支撑。近年来,浙商银行以数字化投研为抓手,全面启动‘中收扩大’工程,打造立体式研究生态和全天候研究服务矩阵,增强营收的可持续性。”陈海强表示。
浙商银行行长助理侯波表示,在代销保险、基金等产品减费让利的大背景下,过去两年整个行业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都在下降。浙商银行去年通过扩大客户基础、丰富产品货架、强化专业服务等措施实现手续费净收入44.9亿元,虽然较2023也有所下降,但降幅小于同业。
展望2025年,侯波表示,浙商银行将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和强化投研力度,争取保持优良的营收表现。资产端,做好夯实弱敏感资产夯基工程,做大“低风险均收益”资产;负债端,做好负债结构优化工程,压降高成本负债,做大低成本存款。同时强化投研攻坚,积极提升非息收入。
侯波介绍,去年浙商银行3年期及以上的高成本存款到期比较少,但今年到期规模较大,这有助于降低负债成本,预计浙商银行今年净息差降幅会明显低于2024年。同时,预计今年浙商银行生息资产会有6%左右的增长,这些变化均有助于浙商银行营业收入稳健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浙商银行净息差为1.71%,相比上年下降30BP。侯波表示,浙商银行净息差降幅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除了行业共性原因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浙商银行主动调整资产结构,将高风险高收益资产调整为低风险均收益资产。这种调整虽然短期会带来一定压力,但有利于营收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不良资产历史包袱基本出清
“我来的时候,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化解浙商银行的不良资产。从2022年开始,浙商银行实现了资产质量转好、不良率下降,这三年始终保持着一个向好的趋势,到2024年基本出清了历史包袱。”陆建强在发布会上表示。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254.94亿元,不良贷款率1.38%,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浙商银行行长助理、首席风险官潘华枫表示,浙商银行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年下降。
一是风险处置的力度较大。2024年浙商银行全年处置的不良资产规模历年最多,相比上一年多增30%。“2024年计提减值准备比上一年多21亿,这个力度是非常大的。”潘华枫表示。
二是风控策略更加稳健。潘华枫表示,面对复杂的形势,浙商银行确立了更加审慎的风险收益均衡策略,进一步加强授信的全流程管理,持续深化重点领域的风险化解。
针对市场关注的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潘华枫介绍,近年来通过加大风险处置力度,前瞻性压降成果突出,2024年末房地产不良贷款率1.55%,较上年末下降0.93个百分点;融资平台不良率为0.03%,相比上年末下降了0.85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潘华枫表示,总体上我国经济基本面继续向好不会改变,浙商银行将继续坚定风险出清的决心,在加快处置存量风险的同时,严控新增风险。下一步,浙商银行将聚焦产业投研、风险处置、专业评审、数字风控四个“提升深化”,保持资产质量稳中向好的态势。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