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又一个“国家级都市圈”来了 石家庄都市圈获批!3月20日,石家庄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布《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并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正式印发实施。石家庄都市圈是国家明确培育建设的都市圈之一,以石家庄市为中心,与衡水市、邢台市、定州市、辛集市共同组成。
该规划涵盖石家庄市(不含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定州市、辛集市,以及衡水市和邢台市的部分区域,总面积约1.6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632万人。发展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到2030年,石家庄都市圈体制机制日趋完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初见成效;到2035年,建成空间布局合理、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同、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秀美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7个国家级都市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或“函复”,包括南京、福州、成都等地,石家庄都市圈为最新获批的一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发展现代化都市圈,优化空间格局,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省会城市作为我国城镇化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流入的主要方向。
河北早在2021年出台《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开启河北强省会发展的时代。该意见提出,到2025年形成现代化省会都市圈,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石家庄作为河北省会,同时也是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区域中心城市,在国务院关于《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中,要求河北以石家庄市辐射带动冀南地区加强与北京、天津、河北雄安新区的协同联动。
然而,石家庄在省内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以及省外的影响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经济首位度来看,目前全国27座省会/首府城市中,低于20%的只有四座,其中石家庄为17.3%。人口方面,2023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1123.35万人,城镇常住人口811.9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2.28%,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排名相对靠后。
去年底,《石家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批,划定了到2035年的城镇开发边界,将城市的中心城区面积由287平方公里扩大到660平方公里,可承载城镇人口600万人。随着石家庄都市圈的成功晋级,石家庄有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进一步提高城市发展能级。规划中提到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协作、公共服务等方面,例如推进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增强区域创新发展引领作用,共建先进智能、绿色融合、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等。
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省长王清宪带领安徽省党政代表团赴浙江考察,期间专程来到杭州六小龙企业展厅进行了深入交流。浙江省委书记王浩、省长刘捷等陪同。安徽省党政代表团是浙江今年迎来的首个省级党政“学习考察团”。
上海将出台《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上海市海洋观测网规划(2025-2035年)》,印发《关于推动上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上海市海洋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研究,科学制定和落实海洋经济发展重点目标任务,打出有力有效政策“组合拳”。同时发布现代海洋城市发展蓝皮书,增强评价指标科学性和影响力,推进现代海洋城市智库建设,充分发挥涉海高校联盟、现代海洋城市发展论坛等平台作用。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项目扶持计划操作规程》,重点聚焦算力支撑、基础数据、人工智能软件等领域,扶持多个项目,采用事后奖补类支持方式,推动深圳人工智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该规程自2025年3月18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7年6月30日。
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北京市将于近日正式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推出近30项具体举措,托底与升级并举,激活消费新动能。通过加强灵活就业劳动者收入保障、推进“家门口”智慧就业服务站建设、动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经营效益等措施,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同时,提高养老金、婴幼儿托育、社保服务提质等民生保障措施纳入政策包,切实减轻居民后顾之忧。
四川省计划三年投入12亿元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围绕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最急迫、发展最亟需的重大问题,全力打造科技攻关更聚焦、场景开放更丰富、算力供给更普惠、产业生态更完善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为企业提供专业管用、高度匹配的政策工具包。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四川省成都市主持召开部分省份工业经济运行座谈会,会议强调前两个月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稳中有进。下一步要充分认识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变化,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增长。坚持目标导向,狠抓政策落实,抓好关键增长点,强化工贸政策协同,稳住工业品出口,整治“内卷式”竞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巩固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增强底线思维,加强形势研判和政策储备,提升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水平,及时发现并协调推动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突出供需适配,聚焦扩大有效需求、提高效益、提振预期等方面实施稳增长系列措施,形成政策合力。
北京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83.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26.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8.2%。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9.9万人,比上年多增加1.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4.1%。
2024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体育场地484.1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42.3亿平方米,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平方米,三个数值较2023年均有所增加,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在普及和均等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基础大项场地方面,全国田径场地达20.93万个,游泳场地3.97万个,球类运动场地303.62万个,冰雪运动场地2678个。此外,全国有全民健身路径110.0万个,健身房15.2万个,健身步道17.18万个,长度40.76万公里。
有话要说...